冰蓄冷系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合理的运行控制策略和优化技术。通过精确控制蓄冷和释冷过程,优化系统参数,可以充分发挥冰蓄冷系统的优势,实现节能降耗、降低运行成本以及满足用户冷量需求的目标。本文将详细阐述冰蓄冷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和相关优化技术。
定时蓄冷与释冷
在这种控制策略下,冰蓄冷系统根据预设的时间进行蓄冷和释冷操作。例如,在电力低谷时段(通常是夜间),系统自动启动制冷机进行蓄冷,将冷量储存为冰。而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或用户冷量需求较大的时段,系统切换到释冷模式,将冰融化释放冷量。定时控制策略简单易行,但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实际的冷负荷变化和电价波动实时调整。
分时电价响应策略
考虑到分时电价政策,冰蓄冷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电价时段来优化运行。在低谷电价时段,尽可能多地蓄冷;在高峰电价时段,减少或停止制冷机的运行,依靠蓄冷装置释冷。这种策略需要与当地的电价时间表相匹配,并且要结合系统的蓄冷能力和用户冷负荷需求。例如,当低谷电价时段较短而高峰电价时段较长时,需要合理安排蓄冷时间和蓄冷量,以满足整个高峰时段的用冷需求。
冷负荷预测控制
通过对建筑冷负荷的预测来控制冰蓄冷系统的运行。利用历史数据、气象信息、建筑使用情况等因素建立冷负荷预测模型。例如,对于办公建筑,可以根据工作日和休息日的人员出勤规律、室外温度变化等预测冷负荷。根据预测结果,在冷负荷较低的时段进行蓄冷,在冷负荷高峰来临前确保蓄冷装置有足够的冷量。同时,在释冷过程中,根据实际冷负荷的变化调整释冷速率,以满足用户需求。
实时负荷反馈控制
实时监测用户侧的冷负荷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反馈的负荷信息调整冰蓄冷系统的运行参数。例如,当用户侧冷负荷突然增加时,控制系统可以加快释冷速度,或者启动制冷机辅助供冷;当冷负荷减小时,可以降低释冷速率,避免冷量浪费。这种策略能够及时应对冷负荷的变化,但对监测设备和控制系统的要求较高。
结合时间控制和负荷控制的优点,形成混合控制策略。例如,在分时电价的框架下,同时考虑冷负荷的预测和实时反馈。在低谷电价时段,根据预测的冷负荷需求开始蓄冷,但如果实时监测到冷负荷低于预期,适当减少蓄冷量;在高峰电价时段,根据实时冷负荷调整释冷速率,同时结合预测的后续冷负荷变化情况,合理安排制冷机的辅助供冷时机。这种混合控制策略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工况,提高冰蓄冷系统的运行效率。
制冷机参数优化
对制冷机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如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转速等。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提高制冷机的制冷效率,减少能耗。例如,在蓄冷过程中,适当降低蒸发温度可以增加制冷量,但过低的蒸发温度可能导致压缩机吸气压力过低,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根据制冷机的性能曲线和蓄冷系统的要求,找到最佳的蒸发温度。
蓄冷装置参数优化
对于蓄冷装置,优化其容量、结构和冷媒流量等参数。合适的蓄冷装置容量能够满足用户冷量需求,同时避免过度投资。通过优化蓄冷装置的结构,如采用高效的换热器形式、合理的冰槽内部布局等,可以提高蓄冷和释冷效率。调整冷媒流量可以控制蓄冷和释冷的速度,使其与系统的运行模式相匹配。
水泵参数优化
水泵在冰蓄冷系统中用于输送冷媒和水,其能耗不容忽视。优化水泵的参数,如扬程、流量和转速等,可以降低水泵的能耗。采用变频水泵,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调整水泵的转速,实现节能。例如,在释冷过程中,当冷负荷较小时,降低水泵转速,减少冷媒的循环流量,从而降低水泵的能耗。
基于智能算法的优化
利用智能算法,如模糊逻辑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对冰蓄冷系统的运行控制进行优化。模糊逻辑算法可以处理模糊信息,如 “冷负荷大”“冷负荷小” 等概念,根据这些模糊信息和系统的运行规则,制定合适的控制策略。神经网络算法则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历史数据和运行经验,预测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例如,通过神经网络算法预测不同电价时段和冷负荷情况下制冷机的最佳运行频率和蓄冷装置的最佳释冷速率。
多目标优化算法
冰蓄冷系统的运行控制需要考虑多个目标,如能耗最小化、冷量供应稳定性、设备寿命延长等。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可以同时优化多个目标。这些算法通过生成一组 Pareto 最优解,为系统运行提供多种可行的优化方案,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案。
冰蓄冷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和优化技术是实现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通过合理选择时间控制、负荷控制或混合控制策略,并结合系统参数优化和控制算法优化,可以使冰蓄冷系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况和用户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推动冰蓄冷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